- 使用场景
- 诤辞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学术讨论和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交流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对错误观点的纠正,以及对他人行为的规劝。
- 例句
- 1. 他以诤辞劝告领导,希望改变公司的不公平政策。2. 在学术讨论中,学者们常常以诤辞来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质疑和批评。
- 基本含义
- 指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劝告。
- 基本解释
争讼之辞。諍,通“ 争 ”。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高阁常昼掩,荒阶少諍辞。”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一县无諍辞,有时开道经。”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直言不讳、批评和劝告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忠言逆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我想用诤辞来劝告同学们保护环境。初中生:在班会上,我用诤辞批评了同学们的不良行为。高中生:我写了一篇诤辞的文章,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 故事起源
- 《汉书·韩安国传》记载,韩安国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有一次,他对汉宣帝说:“陛下的行动不符合圣人之道。”这就是他的一次诤辞。后来,人们用“诤辞”来形容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劝告。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诤辞”与“政治”联想起来。在政治领域中,人们常常使用诤辞来表达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诤辞是由“诤”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直言不讳地批评和劝告他人,表达真实的意见和观点。诤辞通常是为了让人明辨是非、改正错误,促使他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