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把刀引入骨节间的空隙。《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成玄英 疏:“窾,空也,骨节空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快刀》:“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輒导窾。”
- 基本含义
- 指引、引导
- 详细解释
- 导窾是由“导”和“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导”意为引导、指引,“窾”意为引导的绳索。导窾的基本意思是通过引导和指引来帮助他人或自己达到某个目标。
- 使用场景
- 导窾常用于形容帮助他人或自己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行为。可以用在各种社交、工作或学习场景中,例如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团队完成任务等。
- 故事起源
- 导窾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渔民生活。当渔民出海捕鱼时,常常需要用绳索将渔网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引导绳索的方向来收网。这个过程中,渔民需要准确地引导绳索,以便将鱼群引入渔网,从而获得丰收。这就形成了“导窾”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引导和指引他人或自己达到目标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成语“导窾”的结构是“导”和“窾”两个字的组合。其中,“导”是动词,表示引导、指引的意思;“窾”是名词,表示引导的绳索。
- 例句
- 1. 他在学习上给予了我很多导窾,让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 老师用耐心的导窾,帮助学生们理解了这个难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导窾”与渔民捕鱼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渔民在海上引导绳索,将鱼群引入渔网,从而获得丰收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引导、指引相关的成语,如“引车卖浆”、“引狼入室”等,以拓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导窾的方法帮助我解决了数学题。2. 初中生:他通过导窾,让我对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 高中生:老师的导窾让我找到了适合我的大学专业方向。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导师给予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导窾,让我在工作中有了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