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德赐。谓施恩德。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使无德况之人与皇天鬭,而欲久立,自古以来,未之尝有也。” 汪继培 笺:“《尔雅·释詁》云:‘貺,赐也。’况,与貺同。”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德行和品质的状况。
- 详细解释
- 德况是由“德”和“况”两个字组成的,德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况表示状况或情况。德况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的状态,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德行高尚或者卑劣的程度。
- 使用场景
- 德况这个成语常常在社会和教育领域使用,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的好坏。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美或者批评。
- 故事起源
- 德况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管子·大丧》。据说,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光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出色的才能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有一天,公子光去丧事上吊丧,他的德行和表现让人们感到非常震惊。从此以后,人们用“德况”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的状况。
- 词语结构
- 德况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德”和“况”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德况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2. 这个人的德况卑劣,不值得与他为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德行和品质的十字路口上,他的德行和品质决定了他的前途和命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德况相关的成语,例如“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等,来扩大对德行和品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德况非常好,经常帮助别人。初中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德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中生:一个人的德况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