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山例的词语解释
山例的意思
拼音:shān lì    注音:ㄕㄢ ㄌㄧˋ
基本解释

旧时西南山区民间约定的惩处条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蛮俗·款塞》:“ 乾道 丁亥, 静江 猺 犯边, 范石湖 檄余白事帅府,与闻团结边民之事。 猺 人计穷,出而归命,乃诣帅府纳款,其词曰:‘某等既充山职,今当鈐束男姪……上山同路,下水同船,男儿带刀同一边,一点一齐,同杀盗贼,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山例者,杀之也。” 明 陆深 《燕闲录》:“顷见 盘瓠蛮 《誓状》云:‘某等既充山职,今当鈐束男姪……一点一齐,同杀盗贼。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山例者,蛮言诛杀也。” 明 曹学铨 《桂林风谣》:“法依山例峻,歌叠浪花新。”

基本含义
指以某个特定的个例作为普遍规律,从而误以为所有情况都如此。
详细解释
山例是由“山”和“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山指山峰,例指事例。山例的意思是以某个特定的事例或情况作为普遍规律,而忽略了其他不同的情况。这种错误的推理常常导致片面和偏颇的结论。
使用场景
山例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以个别事例作为普遍规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以自己的经验或个别例子来对待全局问题,这时可以使用山例来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其他可能性和情况。
故事起源
关于山例的故事并不明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关,强调观察问题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以个别事例作为判断依据。
词语结构
山例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只听说过一个人失败,就认为所有人都会失败,这是典型的山例思维。2. 不要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否定整个团队,这种山例的推理是不科学的。
记忆技巧
可以将山例想象成一个人站在山顶,只看到眼前的风景,而忽略了山下和周围的景色。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山例的含义,即以个别事例作为普遍规律的错误思维。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如“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山例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只因为一个同学考试没考好就认为全班的人都不聪明,这是山例思维。2. 初中生:老师只因为一个同学迟到就说我们全班都不守时,这是山例推理。3. 高中生:政府只因为一个地区发生了事故就认为整个行业都不安全,这是山例思维。4. 大学生:他只因为听说过一个人找不到工作就觉得整个社会都没有出路,这是山例推断。
(0)
诗文中出现“山例”的诗词

醉中题民家壁

壮岁羁游厌故栖,暮年却爱草堂低。

交情最向贫中见,世事常于醉后齐。

松吹飕飕凉短发,芒鞋策策响新泥。

吾诗戏用寒山例,小市人家到处题。

(0)

雅宜山在城西五十里有德庆庵在其下穹窿山福顺寺长老绍尧翁作诗取以雅宜为号求诗

雅宜山低一拳石,气压华嵩千丈碧。

不论城市与林丘,爱山例是诗人癖。

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

山僧来献诗人号,百种不如山色好。

德庆禅床明月夜,馆娃人海红尘晓。

我知山心雅好静,荦确不容车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时一到。

(0)

桂林风谣二首·其二

徭粮难猝辨,村老未全驯。

风俗传鸡卜,春秋祀马人。

法依山例峻,歌叠浪花新。

懒妇田间过,忙将织作陈。

(0)

崮山

山例钳髡,兹谷极葱茜。

瘦干突云房,交根络石面。

陡空立怪峰,凿壁开飞殿。

古像兀虚光,危阶直悬线。

当门虎豹雄,灵状咄百变。

凌竞阻复前,望望不知倦。

(0)

眼儿媚.泊松洲

雁带新霜几多愁。和月落沧洲。

桂花如许,菊花如许,怎不悲秋。

山例合闲人管,也白几分头。

去年曾此,今年曾此,烟雨孤舟。

(0)

水关

哑哑水关乌白颈,一叶随波舞渔艇。

临风喝问神扬扬,贾客书生本平等。

闻说看山例无税,振衣起舞私自幸。

只有羁愁税亦佳,关吏摇头偏不肯。

未到夔巫双鬓斑,一重滩是一重关。

蒲帆椎牛望白帝,瓜皮畏虎穿乌蛮。

谁始抽厘饷军府,今日江淮念雷祖。

闽粤海关多漏厄,梁益一隅亦何补。

榷盐分卡纷如麻,青山缺处皆官衙。

今年八辈入孙水,蜡虫利厚人无哗。

蜀民好义自天性,但令涓滴归公家。

君不见绿衣奴子面如玉,胡琴当关弹啄木。

后房糊槅剪春罗,东浦花雕香出屋。

烧兰翠釜驼峰熟,貂锦壁衣宵度曲。

岂知忧乱杜陵翁,瑟缩津头肌起粟。

离愁满载下吴天,端然自向南云哭。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