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言不绝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王 ﹞曾使人刺 盎 ,刺者至 关中 ,问 袁盎 ,诸君誉之皆不容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有 弘农 杨蘧 者,曾到 岭 外,见 阳朔 、 荔浦 山水,谈不容口。”《明史·胡翰传》:“见 翰 文,称之不容口。” 杨树达 《<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今年夏间,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 ,从湖南大学书库借读此书,谬以为有合于辩证法,亟称其美,客座漫谈,公会宣讲,誉之不容口。”
- 基本含义
- 指不能说出口,不能说出来的话或事情。
- 详细解释
- 不容口是指某些事情或话语不能说出口,不能公开讲述或透露给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某种信息的保密性和不可泄露性。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些涉及重要秘密、机密或敏感话题的事情,强调了保密和不可泄露的重要性。可以用于描述政府机构、军队、企业或个人之间的保密事宜。
- 故事起源
- 关于不容口成语的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保密工作、军事机密或官方机密有关,但具体的故事尚不清楚。
- 词语结构
- 不容口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含义分别是:不,容,口。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口指的是说话、讲述的意思,不容口则表示不能说出来、不能公开讲述。
- 例句
- 1. 这件事情涉及到国家安全,绝对不容口。2. 我们签署了保密协议,涉及到的内容都是不容口的。3. 他知道的一些机密信息,被告知绝对不容口。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不容口这个成语,可以将不容口的发音与“不容许”相联想,表示不允许说出来。可以通过构建联想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保密、秘密相关的成语,如“守口如瓶”、“闭口不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考试题目是不容口的。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一些事情是保密的,不容口。3. 高中生:学校举行的活动,要求参与的学生保密,不容口。4. 大学生:参加实习的学生要签署保密协议,涉及的信息都是不容口的。5. 成年人:公司内部的一些机密项目,员工被告知绝对不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