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斗斛常用于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无法决出胜负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竞争、较量、对抗等场景,特别是在比赛、竞赛、较量等领域。
- 例句
- 1. 两位选手的实力相当,他们斗斛了一整天也没分出胜负。2. 在这场辩论比赛中,双方斗斛得非常激烈,最后评委难以决定谁更出色。
- 基本含义
- 斗斛是指两个人争斗时不分胜负,双方势均力敌。
- 基本解释
(1).斗与斛。两种量器。亦泛指量器。十斗曰斛。《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调权衡,平斗斛。”
(2).形容少量、微薄。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3).借指少量粮食。《宋书·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斗斛收歛,犹有不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飢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復旧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斗斛相关的成语,如“斗粟尺布”、“斗转星移”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学霸斗斛了好几次,最后都是成绩相同。2. 初中生:在篮球比赛中,两队实力均衡,他们斗斛了两个加时赛才分出胜负。3. 高中生: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们斗斛激烈,争夺最佳发言奖项。4. 大学生:在创业竞赛中,各团队斗斛,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商业实力。5. 成年人:公司的两位高管斗斛,争夺董事会的席位,最后都没有取得胜利。
- 故事起源
- 斗斛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斤两制度。斤是古代的重量单位,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用于盛装物品。在古代的商业交易中,斤两制度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斗斛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个商人争斗时,双方的货物都用斗和斛来称量,最后无法分出胜负,从而形成了斗斛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斗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争斗时,双方都拿着秤斛,互相称量来决出胜负。
- 词语结构
- 斗斛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斗”是动词,表示争斗;“斛”是宾语,表示秤斛。
- 详细解释
- 斗斛源自古代秤斛制度,斗斛中的“斗”指秤斛,斛是古代容量单位,用于盛装粮食。斗斛成语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争斗时难以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