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珠佩的词语解释
珠佩的意思
拼音:zhū pèi    注音:ㄓㄨ ㄆㄟˋ
基本解释

见“ 珠佩 ”。
亦作“ 珠珮 ”。珠玉缀成的佩饰。 南朝 梁 沉约 《脚下履》诗:“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袿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素女鸣珠珮,天人弄綵球。” 宋 徐铉 《杂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 明 杨慎 《玉台体》诗之四:“珠佩双皋冷,罗裙十里香。”

基本含义
指珍贵的宝石和首饰,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详细解释
珠佩是由“珠”和“佩”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珠指的是珍贵的宝石,佩指的是佩戴在身上的首饰。珠佩一词最早用于形容美丽华贵的首饰,后来也引申为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使用场景
珠佩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珍贵的宝石和首饰,也可以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珠佩来形容华丽的装饰品或者令人羡慕的美丽事物。同时,我们也可以用珠佩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才华或者品德等优秀的方面。
故事起源
珠佩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珠佩是贵族或者有钱人的象征,只有他们才能够拥有珍贵的宝石和首饰。因此,珠佩成为了美丽和财富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珠佩这个词语引申为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词语结构
珠佩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珠”和“佩”。
例句
1. 她穿着一身华丽的珠佩,引来了众人的赞叹。2. 这幅画的色彩斑斓,像一件珠佩般美丽。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佩戴着华丽的珠宝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也可以将珠佩与美丽、华贵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珠佩相关的词语,如“珠光宝气”、“珠围翠绕”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珠佩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珠佩闪闪发光,很漂亮。2.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风景美得像一件珠佩。3. 高中生:他的演讲像一颗珠佩,引人入胜。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画面色彩斑斓,像一件珠佩般美丽。5. 成年人:她的外表和内在都像一颗珠佩,令人敬佩。
(0)
诗文中出现“珠佩”的诗词

宫中行乐词·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0)

采桑

春色映空来,先发院边梅。

细萍重叠长,新花历乱开。

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台。

丛台可怜妾,当窗望飞蝶。

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褫摄。

下床着珠佩,捉镜安花镊。

薄晚畏蚕饥,竞采春桑叶。

寄语采桑伴,讶今春日短。

枝高攀不及,叶细笼难满。

年年将使君,历乱遣相闻。

欲知琴里意,还赠锦中文。

何当照梁日,还作入山云。

重门皆已闭,方知留客袂。

可怜黄金络,复以青丝系。

必也为人时,谁令畏夫婿。

(0)

送吴元昭之粤

离亭不忍听残莺,草色犹含万里情。

桑叶落思江北酒,梅花开问岭南程。

冰绡曾杂鲛人市,珠佩堪㩦汉女行。

石室风烟还有记,千秋肯让李邕名。

(0)

女冠子·其二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0)

嫁女诗·其十一

水晶帐开银烛明,风摇珠佩连云清。

休匀红粉饰花态,早驾双鸾朝玉京。

(0)

一剪梅·其二为朱人远题汉皋解佩图小影

芙蓉江岸楚天长。雁在衡阳。月在潇湘。

仙源别洞路微茫。误却渔郎。赚得刘郎。

凌波小袜扣鸳鸯。翠袖生凉。珠佩生香。

行云何计挽霓裳。去也难将。梦也难偿。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