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国恤一般用于形容人们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担心和关注。例如,可以说“他对国家的发展忧心忡忡,总是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发展的关切和关心。
- 例句
- 1. 他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忧心忡忡,总是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2. 领导人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始终心系国恤。
- 基本含义
- 指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 基本解释
(1).国家的忧患、危难。《左传·襄公四年》:“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牲。”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 太公 顾语府丞,停盃嘆息,必不以家乐而遗国恤。”
(2).指帝后之丧。 宋 岳飞 《乞朝辞札子》:“适值国恤,随班入临。”《元史·仁宗纪一》:“朕以国恤方新,诚有未忍。”《清史稿·礼志十一》:“国恤期内薙髮,所司以闻,下部逮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恤这个成语。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国士无双、国泰民安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国恤之心,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2. 初中生:对于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保持国恤之情,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3. 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怀着国恤之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国恤之心,关心国家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国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文献,其中记载了鲁国国君鲁哀公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情。故事中,鲁哀公看到国家内外的种种问题,感到非常担心和忧虑,因此用“国恤”来形容他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 记忆技巧
- 记忆国恤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国家的边界上,看着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关切之情。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住国恤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国恤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国”是名词,指国家;“恤”是动词,指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怀。
- 详细解释
- 国恤是由“国”和“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国指国家,恤指忧虑、关切。国恤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之情。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爱和关心,以及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