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浮疎 ”。1.浮华不实。《梁书·庾肩吾传》:“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2).肤浅,粗疏。《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每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疏,抑而不许。”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态度轻浮,行为敷衍,不认真负责。
- 详细解释
- 浮疏,浮:轻浮;疏:敷衍。形容人言谈举止不严肃,不认真负责。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不够认真,行为不够负责。
- 故事起源
- 浮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韩非子·五蠹》。故事中,有一位叫做韩非的人去拜访了一个名叫魏公的大臣。魏公见到韩非时,态度十分敷衍,不够认真。韩非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批评魏公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了“浮疏”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浮疏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浮”是形容词,意为轻浮;“疏”是形容词,意为敷衍。
- 例句
- 1. 他工作态度太浮疏了,总是敷衍了事。2. 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主要是因为他对学习态度浮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浮疏”分解为两个汉字,“浮”和“疏”,并理解其含义。2. 想象一个人在水上漂浮,表示他轻浮的态度;另一个人在工作中敷衍了事,表示他的行为敷衍。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态度和行为相关的成语,如“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浮疏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不认真听老师讲课。2. 初中生:他的态度太浮疏了,连作业都不认真完成。3. 高中生:面对考试,不能有浮疏的态度,要认真备考。4. 大学生:在大学里,要摒弃浮疏的态度,要对学习和工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