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煦园的词语解释
煦园的意思
拼音:xù yuán    
使用场景
煦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融洽、环境温暖、氛围和谐的情景。可以用于赞美一个团队、家庭或社区的和谐氛围,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温暖宜人的环境,比如花园、公园等。此外,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种温暖的心灵状态。
例句
1. 这个家庭是一个煦园,每个人都相互关爱。2. 这个花园真是一个煦园,让人心情愉悦。3. 这个社区的环境非常煦园,居民们都很和睦相处。
基本含义
煦园指温暖宜人的园子,比喻和谐美好的环境。
基本解释

 煦园也称西花园,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与瞻园并称为金陵两大名园。位于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和艺术,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成语和诗词,如“园丁”、“花团锦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就像一个煦园,大家都很友好。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建立一个煦园,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温暖。3. 高中生:他的笑容就像一片煦园,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4. 大学生:这个社团的氛围非常煦园,大家都很包容和理解。5. 成年人:我们的家庭是一个煦园,每个人都有彼此的支持和关爱。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煦园一词的故事起源已无考证,但它的意义和形象都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园林有关。中国古代的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这些园林常常被视为人们心灵的净土。煦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灵的园林,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记忆技巧
可以将煦园与温暖的太阳联系起来,太阳照在园子上,使其变得温暖宜人,形成一个煦园。通过将成语与形象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词语结构
煦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读音为xù yuán。
详细解释


 简介

煦园也称西花园,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与瞻园并称为金陵两大名园。位于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1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是我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作。

煦园内花木修竹参差,亭台楼榭林立,假山奇石散落,清水碧潭相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全园以太平湖为中心,占地面积4.13公顷,其中水面0.174公顷。煦园以小见大,以水景取胜,水体南北走向,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在水域四周有东阁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景致自然和谐,堪称园林中的经典之作。水池平面似一个长颈花瓶,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主要景物有太平湖、石舫(不系舟)、漪澜阁、忘飞阁、鸳鸯亭、花厅、桐音馆、夕佳楼、东水榭、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中山卧室、暖阁遗址、印心石屋、诗碑等。各胜迹处花木扶疏,秀丽雅静。

历史沿革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其后,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辟原汉王府东半部为“新汉王府”。此园为府第西园,并以朱高煦名中的“煦”字取其名谓“煦园”。

清于此设两江总督衙门,东侧为江宁织造署,煦园成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684~1702),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江宁织造署。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成为天王府御花园。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故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清军破城时被战火所毁,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曾国藩予以重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煦园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以后,又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机构的办公处。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委会,以及总统府军务局等机构,都曾在园内设有办公处。因此,煦园被誉为“四朝胜迹”。

主要景点

煦园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长14.5米的仿木石舫,现已成为煦园的标志,清乾隆曾题为“不系舟”,一语双关,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舫身两侧镶嵌有雕刻着许多彩色图案的青砖雕花栏板,十分精细。据说,洪秀全死后,为了尸体不被人发现,就埋在不系舟下面,但曾国荃攻下南京后,还是把尸体挖出示众,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

煦园有一座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为南假山,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两亭重叠而成,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方胜连环,浑然一体,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又名“鸳鸯亭”。

桐音馆是院中最大的建筑,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国藩的花厅,门前屋后有大梧桐数株,雨打梧桐,声趣雅然,桐音馆后有北假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宛若迷宫,出洞后,旁有道光皇帝御笔所书的“印心石室”石碑。

建筑特点

全园面积仅有1.4公顷,建筑精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 园内有夕佳楼、不系舟、忘飞阁、鸳鸯亭等景点。 煦园以水为主。水体南北走向,平面如长型花瓶。在造园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故用舫、阁把水池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有分有聚,虽分实聚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

南舫北阁遥相呼应,东榭西楼隔岸相望,花间隐榭,水际安亭,为水体最精彩的部分。

煦园小巧玲珑,以水为主,置石航于南,阁于北,使水景一分为7,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使人感到大中有小,小中见大,虚实相映,层次分明。 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园面积仅20余亩。园内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山叠石点缀其间,显得小巧玲线、秀丽雅静,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园林。

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园林风格

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呈南北走向,在建园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还巧用画舫、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

东讲西楼隔岸相望,有分有聚,虽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 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桥可波,南面有石舫相对。山上这座金字亭,称为六角亭。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双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混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形影相依,因而称之为“鸳鸯亭”。

右边平台上的那座建筑,是桐音馆,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字,用来勉励后人。

西花园东廊上还有一块非常著名的碑,这就是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来的。俞樾,字曲园,是清末著名学者。在诗碑中俞樾告诉我们,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实为“江春”,是后人误传为“江枫”。当然,俞樾在这里无非只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事实,并非强调要把“江枫”改为“江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俞樾的严谨治学态度。

瓶形水池

瓶形的水池是人工开凿的,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显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长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据说这座石舫是两江总督尹继善为了自己享乐,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额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中国有句古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题写“不系舟”3个字,是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犹如不系舟,任凭风吹浪打永不动摇。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

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青、卷草、猴、鹿、蝙蝠等彩色图案,雕饰极其粗犷、优美,富有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石舫门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两只木雕狮子,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狮子额上的字,它的形状与“王”字非常相似。其实它是天王两字的合写,因为在太平天国时期,所宣传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中,凡狮、虎、龙的额上都刻有“天王”合写字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敬仰。

池右畔的那座飞檐翘角、玲珑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飞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着一只神态欢悦的喜鹊,喜鹊看着自己水中美丽的倒影竟然忘了飞翔。

交通

到达方式:在南京市区内乘坐29、44、65、95路公交车,或乘坐游1线、游2线可到达。

开放时间:8:30-17:30

(0)
诗文中出现“煦园”的诗词

丙戌冬在两江督署寄上伯父侍郎公·其四

威毅江淮坐肃清,榴花别后我重行。

山容尚记龙东走,水宿频随雁北征。

裨海波深红雪冻,煦园月朗绿醽倾。

平原十日期难满,又飐鞭丝别瓮城。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