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精意的词语解释
精意的意思
拼音:jīng yì    注音:ㄐㄧㄥ ㄧˋ
基本解释

(1).专心一意;诚意。《国语·周语上》:“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意於求贤。” 宋 陆游 《书愤》诗:“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2).精深的意旨。 唐 韦应物 《石鼓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 唐 之晚年,诗人无復 李 杜 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 惜抱 。”
(3).犹精神。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喘息奔衝,精意牢落。”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 尧 、 舜 、 禹 、 周 、 孔子 固在也,其精意流於上下,并日月,贯鬼神。”

基本含义
指精心思考和用心经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用心和用意。
详细解释
精意是由“精”和“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精”表示精细、细致,而“意”表示意图、用心。精意一词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精心思考和用心经营,强调注重细节和付出努力的精神。
使用场景
精意常用于形容人们做事认真、细致,注重细节,付出了很多心血。可以用来赞扬别人的努力和用心,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更高标准。
故事起源
精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坡志林·文苑》:“朱熹翔、黄庭坚皆能诗。其诗皆有新意,皆有精意。”这句话形容了朱熹和黄庭坚的诗作都有新意,并且表达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心和精神。
词语结构
精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他在工作上总是精意十足,从不马虎。2. 她为了准备这次演讲,花了很多时间和精意。3. 这个项目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投入精意,才能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精意”分解为“精”和“意”,然后联想“精细”和“用心”的意思,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精意”相关的成语,如“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用心和努力的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要用心,因为我知道只有用精意写出来的作业才能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参加这次辩论赛,我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每天都用心练习,希望能够发挥出精意。3. 高中生:我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每天都投入了很多精意,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们需要用心思考和用精意进行实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用精意去经营,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0)
诗文中出现“精意”的诗词

言怀

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

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

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

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

孰云九关远,精意当彻闻。

捐躯诚有地,贾勇先三军。

不然赍恨死,犹冀扬清芬。

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

(0)

书愤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0)

挽张百熙联

与纪相国阮太傅为知音,夙抱通才,兴学克孚众望;

撒拉邦德耶利亚之精意,穷搜患法,谏书自足千秋。

(0)

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天书阁瑞应

盛德灵谋协,元符宝字披。

真宫肇高阁,精意感鸿禧。

晓箭传初刻,朝阳吐半规。

祥烟五色丽,嘉气九华滋。

汎滟金光溢,扶疏玉叶垂。

尧心膺眷佑,钦翼愈孜孜。

(0)

太昊陵

宛丘何隆隆,宰木方蔽芾。

皇羲不可作,封树表万世。

缅惟开辟初,人兽无以异。

虽有结绳政,礼法殊未制。

自非神圣兴,孰发天地秘。

人文一以宣,三才道斯备。

丘极尽恒性,稽疑示精意

太和熏八纮,独守君师位。

群帝承治统,百王赖书契。

惜哉风气漓,复古终莫逮。

曰余昧先天,玩象冀深诣。

何能穷蕴奥,一理贯万汇。

兹焉拜古陵,特达酬素志。

硕求五十蓍,决彼天下事。

(0)

石鼓歌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埽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

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

世人好古犹共传,持来比此殊悬隔。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