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表达自己的情意。 汉 繁钦 《与魏太子书》:“近屡奉牋,不足自宣。”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临表悲惧,言不自宣。” 唐 韩愈 《闵己赋》:“独閔閔其曷已兮,凭文章以自宣。” 明 何景明 《种麻编》诗:“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 基本含义
- 自我吹嘘,自夸自擂
- 详细解释
- 指自己夸耀自己的才能、功绩或优点,不顾实际情况而自我吹嘘。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人自夸自擂,吹嘘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 故事起源
- 成语“自宣”来源于《战国策·魏策二》:“魏王使人诛齐将田忌,田忌自宣其能,自以为天下无敌。”这个故事讲述了魏王派人要杀掉田忌,而田忌却自夸自擂,认为自己无敌。因此,“自宣”成为了形容自夸的词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短语
- 例句
- 1. 他总是自宣自夸,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2. 那个人自宣自夸,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高声宣扬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夸相关的成语,例如“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自宣自夸,说自己是全班最聪明的。2. 初中生:那个同学成绩不好,却总是自宣自夸自己的才能。3. 高中生:他为了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经常自宣自夸自己的成就。4. 大学生:那个同学自宣自夸,却没有实际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