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面容凶狠、威风凛凛,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凶猛、锐利。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凶恶、威猛。
- 例句
- 1. 他的脸上鬣鬣地露出了凶狠的笑容。2. 狮子鬣鬣地咆哮着,向前扑去。
- 基本含义
- 形容猛兽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的牙齿。
- 基本解释
头发上指貌。《说文·髟部》:“鬣,髮鬣鬣也。” 段玉裁 注:“鬣鬣,动而直上皃,所谓头髮上指、髮上衝冠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蜂蜜》:“凡蜂酿蜜,造成蜂脾,其形鬣鬣然。” 锺广言 注:“鬣鬣然,像马鬃毛一样整齐美观。” 清 李邺嗣 《读公狄先生海东歌》诗:“川瀆来朝黄玉符,鬣鬣蛟螭挟万矢。”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咬牙切齿”、“牙白唇红”等,来扩展对于描述凶恶、凶猛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虎张开嘴巴,鬣鬣地向前扑去。2. 初中生:那只狼鬣鬣地咆哮着,向我们逼近。3. 高中生:他的目光鬣鬣地锁定在对手身上,充满了杀气。
-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鬣羔》中的鬣羔一词,最初是形容小羊的颈部长毛与花苞的矛盾,后来引申为形容猛兽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的牙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牧歌中,用来形容羊的颈部长毛与花苞相互矛盾的形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鬣鬣”与“猛兽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牙齿”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视觉印象。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运用例句来巩固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相同的“鬣”字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牙齿的情景。
- 详细解释
- 鬣鬣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鬣羔》:“鬣羔有距,白辞于苞。”形容小羊的鬣与苞相互矛盾,引申为形容猛兽张开嘴巴,露出尖锐的牙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凶恶、凶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