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禽言,诗体名。依鸟名象声取义而作。五禽言,咏五鸟之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序:“ 梅圣俞 尝作《四禽言》。余謫 黄州 ,寓居 定惠院 ……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 圣俞 体作《五禽言》。”诗中自注五禽为:蕲州鬼、脱却破裤(即布谷)、麦饭熟(即快活)、蚕丝一百箔、姑恶(即水鸟)。 清 黄遵宪 亦有《五禽言》诗,五禽为:不如归去(即杜鹃)、姑恶、泥滑滑(即竹鸡)、阿婆饼焦(褐色鸟)、行不得也哥哥(即鹧鸪)。
- 基本含义
- 指人被强迫承认罪行或违法行为。
- 详细解释
- 五禽言是由“五”和“禽言”两个部分组成的成语。五指代五种鸟类,包括雁、乌、鹿、蛇、犬。禽言指的是鸟类的声音。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在受到威胁或压力下,被迫承认自己的罪行或违法行为。
- 使用场景
- 五禽言常用于形容被逼迫或恐吓的情况下,被迫坦白事实或承认错误。可以用于描述法庭上的被告人被审问时,也可以用于形容在恶势力的威胁下,被迫交出财物或透露秘密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五禽言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五禽戏”,是指被判决的罪犯被迫模仿五种禽鸟的动作来表演,以示惩罚和示众。后来,“五禽戏”演变为“五禽言”,成为了形容被迫承认罪行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五禽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在警察的威逼下,罪犯终于五禽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2. 面对法官的质问,被告人不得不五禽言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五禽言的五个字分开记忆,每个字与对应的禽鸟联系起来,例如“五”与五只鸟类联系,“禽”与禽鸟的声音联系,“言”与承认罪行联系。通过将图像与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五马分尸”和“五花大绑”,可以帮助扩展对中国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被老师逼问时,他只好五禽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在恶势力的威胁下,小红只好五禽言交出了自己的零花钱。3. 高中生:面对警方的盘问,嫌疑人五禽言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