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醱醅。重酿未滤的酒。 唐 白居易 《初冬月夜得长句》:“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清 赵翼 《题洞庭尉程前川三百首梅花诗本》诗:“我吟一诗饮一杯,竟满 李白 三百泼醅酒。”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言辞刻薄恶毒,态度粗暴无礼。
- 详细解释
- 泼醅是由“泼”和“醅”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泼”指的是人的性格行为猛烈,而“醅”指的是酒的浑浊不清。泼醅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行事冲动、刻薄,言辞尖刻恶毒,态度粗暴无礼。
- 使用场景
- 泼醅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粗鲁无礼,尖刻恶毒。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善于与人相处,脾气暴躁,说话不经思考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泼醅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字义和用法来推测其起源。泼醅的形象描绘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态度,因此这个成语可能是通过人们观察和总结形成的。
- 词语结构
- 泼醅的结构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组合,形容词“泼”修饰名词“醅”。
- 例句
- 1. 他的态度真是泼醅,完全没有礼貌。2. 她说话总是泼醅,伤人的话一句接一句。3. 那个人的脾气非常泼醅,无法与他相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泼醅”与“泼水”和“酒”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泼水,水溅得到处都是,非常猛烈,再想象一杯浑浊不清的酒,表示这个人的态度粗暴无礼。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泼妇骂街”、“泼猴”等,这些成语都与泼醅有一定的关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脾气很不好,经常对同学泼醅。2. 初中生:她说话真是泼醅,总是伤人的话一句接一句。3. 高中生:他的态度非常泼醅,根本不愿意与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