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邪揄 yéyú
[ridicule;deride;tease] 同“椰揄”
- 详细解释
亦作“ 邪歈 ”。嘲笑;戏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鵩来閒暇何须怪,鬼见邪歈岂易禁。”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不材如 櫆 ,举世邪揄。公独左顾,栽植其枯。”
- 基本含义
- 讥讽或嘲笑别人的言行举止。
- 使用场景
- 邪揄常用于形容或指责别人的言行举止不正派、不得体,可以用来表达对不道德、不正义行为的不满,或者用来调侃和讽刺他人。
- 故事起源
- 邪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据说,战国时期的鲁国有个叫邪王的人,他做事不择手段、不遵守道义,因此被人们称为邪王。后来,邪王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行径,因此人们开始用“邪揄”来形容他们的言行举止。
- 词语结构
- 邪揄由两个汉字组成,邪和揄。邪表示不正派、不正常,揄表示讥笑、嘲弄。
- 例句
- 1. 他总爱邪揄别人的缺点,却从来不看自己的问题。2. 不要总是邪揄他人,要学会宽容和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把“邪”字理解为不正常、不正派的意思,把“揄”字理解为讥笑、嘲弄的意思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故事情节,比如邪王的故事,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邪揄相关的成语,比如“讥笑”、“嘲弄”等,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邪揄同学的笔记本,被老师批评了。初中生:她邪揄别人的外貌,让人觉得她很不友善。高中生:他邪揄同学的学习成绩,却自己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大学生:他邪揄教授的观点,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成年人:不要总是邪揄他人,要学会宽容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