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梵语。或译作 阿输迦 。意为 无忧王 。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罗笈多 之孙, 宾头沙罗 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里餘…… 阿育王 于此作 泥梨城 。”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公元前三世纪中,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供养僧徒。”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君主或统治者,具有仁慈、智慧和善治的特质。
- 详细解释
- 阿育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印度著名国王阿育王的名字,他以仁慈、智慧和善治著称。成语“阿育王”借用了他的名字,用来形容一个君主或统治者具备仁慈、智慧和善治的特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君主或统治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善待百姓,明智地管理国家。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君主或领导者的品质,可以用来赞美一个有能力、有智慧、善于管理的领导者。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残暴、无能、贪婪的统治者。
- 故事起源
- 阿育王是印度马格达国王朝的君主,他是印度古代最有名的君主之一。阿育王统治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佛教,提倡仁慈和善治。他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和塔,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保护人民的权益。阿育王以其仁慈和智慧而闻名于世。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阿育王”三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位领导者像阿育王一样,以人民的利益为重。2. 那个国家的领导者被誉为现代版的阿育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阿育王想象成一个聪明、仁慈和智慧的国王,他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善于治理国家。你可以使用与这些特质相关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了解阿育王的历史和他的治理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主任就像阿育王一样,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领导者应该像阿育王一样,善待百姓,使国家更加繁荣。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像阿育王一样的伟大君主,他们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该学习阿育王的智慧和善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