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dàn zhuāng nóng mǒ ㄉㄢˋ ㄓㄨㄤ ㄋㄨㄙˊ ㄇㄛˇ
淡妆浓抹(淡粧濃抹)
见“ 淡粧浓抹 ”。
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粧浓抹总相宜。”亦作“ 淡妆浓抹 ”。《黑籍冤魂》第十八回:“衣裳着得也俏,淡妆浓抹,总称他的高兴。”
- 基本含义
- 形容化妆的程度轻重不同,也可用来比喻言辞、行动的轻重程度不同。
- 使用场景
- 成语“淡妆浓抹”可以用来形容女性化妆的程度,也可以用来比喻言辞、行动的轻重程度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的态度或处理方式的不同。
- 故事起源
- 成语“淡妆浓抹”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士人在婚礼上看到新娘化了浓妆,他对此感到不满意,认为淡妆才是真正的美丽。这个故事中的“淡妆浓抹”成语就是从这个情节中衍生而来的。
- 词语结构
- 成语“淡妆浓抹”由两个短语组成,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她今天的妆容淡妆浓抹,显得非常美丽。2. 在辩论中,他淡妆浓抹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淡妆浓抹”与化妆品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妆容由淡妆变成浓抹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化妆相关的成语,如“妆点门面”、“粉白黛绿”等,可以帮助拓展对于成语“淡妆浓抹”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淡妆浓抹地画了一幅画,色彩丰富而生动。初中生:在演讲比赛中,他淡妆浓抹地表达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中生:他的作文淡妆浓抹地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