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兰月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补充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协调配合。常用于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情、合作等关系。
- 例句
- 1. 他们俩的合作就像兰月般美好。2. 他们的友谊就像兰月一样,互相补充,相互帮助。3. 她们的歌声和舞蹈相得益彰,宛如兰月般美丽。
- 基本含义
- 指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 基本解释
指农历七月。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风动兰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秋》:“《提要録》:‘七月为兰月。’”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如兄如弟”、“如胶似漆”等,深入理解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概念,拓展对人际关系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关系很好,就像兰月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心。2. 初中生:我和我的朋友像兰月一样,互相补充,一起进步。3. 高中生:我们的合作就像兰月般美好,互相协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4. 大学生:我们的友谊像兰月一样,相互支持,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5. 成年人:我和我的伴侣就像兰月一样,互相理解,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 故事起源
- 兰月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盆兰花,当月亮升起时,兰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月光照射在兰花上,形成了美丽的景象。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兰花和月亮的形象与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形象记忆。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来记忆兰月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兰月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由名词“兰”和名词“月”组成,中间没有连词。
- 详细解释
- 兰月是由“兰”和“月”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兰指的是香气芬芳的兰花,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兰月比喻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形容事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