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用于形容一个人聪明、机智,能够深刻理解和分析问题。常用于赞美有见识、有智慧的人。
- 例句
- 1. 他明目达聪,对于复杂的问题总能一针见血。2. 她年纪虽小,却明目达聪,懂得很多大人都不懂的事情。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眼睛明亮,头脑聪明,见识深远。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聪明、见识相关的成语,如“目光如炬”、“聪明才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明目达聪,总是能够找到最好玩的游戏。2. 小学生:老师说小明明目达聪,他的作文总是很有见地。3. 初中生:小红明目达聪,她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全班第一。4. 高中生:老师夸奖小王明目达聪,他对文学和历史都有很深的研究。5. 大学生:小李明目达聪,他的研究成果经常引起同行的关注。
- 故事起源
- 明目达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元代文学家郭印的《刻舟求剑》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船刀掉入水中,他却在原地刻舟求剑,认为船刀仍然在水中。郭印通过这个故事,借以讽刺那些迂腐之人,认为他们明明看到了事物的变化,却还是执迷不悟。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眼睛明亮,头脑聪明,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 词语结构
- 明目达聪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连接词。
- 词语解释
- míng mù dá cōng ㄇㄧㄥˊ ㄇㄨˋ ㄉㄚˊ ㄘㄨㄙ
明目达聪(明目達聰)
指当权者多方观察民情,广泛听取意见。语本《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夫明目达聪,务广闻见。” 宋 李纲 《论淮西军变札子》:“ 尧 舜 之世,任贤勿贰,任欲专也;明目达聪,听欲广也。”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斟量,明目达聪,原是为君的理当察访。”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