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1).假借名义。《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翠翠 心里想道:‘我那得有甚么哥哥来?多管是丈夫寻到此间,不好説破,故此托名。’” 清 郑燮 《署中示舍弟墨》诗:“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叶德钧 《<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夫妇年谱》:“托名有 元 代女子 孟丽君 男装应试,更名 郦君玉 。”
(2).寄托名字,留名。 明 张居正 《辛未进士题名记》:“夫诸士之托名於贞石也,将以蘄不朽也。”
- 基本含义
- 以别人的名义行事,借用他人名义办事。
- 使用场景
- 在社会交往中,托名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借用他人的名义来办事。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某种利益或目的,例如政务、商务、法律等领域。同时,托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通过借用他人的名义来获得某种特权或优势。
- 故事起源
- 《汉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刘邦在起兵反秦时,其部将韩信奉命前去招揽人才,但韩信没有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因此无法吸引到很多人。于是,他托名刘邦,以刘邦的名义行事,成功地招揽了大批人才。这个故事成为了“托名”的典故。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托名某某公司的高管,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2. 这个人凭借着托名他人的名义,获得了一些特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托名”与“借名”进行联想,因为这两个词的意义相似。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将自己的名字托给另一个人,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借刀杀人”、“借尸还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托名我去参加比赛,但是我没有时间。2. 初中生:他托名我去向老师请假,结果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他托名我去参加会议,实际上他并没有邀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