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bēi fèn tián yīng ㄅㄟ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悲愤填膺(悲憤填膺)
悲痛和愤怒充满了胸膛。 清 伤时子 《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唐弢 《友谊的选择》:“对于这种‘血的买卖’, 鲁迅 悲愤填膺,鄙夷地斥之为‘无耻’。”
- 基本含义
- 形容内心悲痛愤怒得无法自制。
- 使用场景
- 悲愤填膺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个人对于社会不公、不平等、不正义等问题感到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情绪表达,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面对个人不幸或者悲剧时的内心感受。
- 故事起源
- 悲愤填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年》:“悲愤之心,填膺而不发。”故事中,晋国大夫子鱼因为国家内外的种种不公和不义而感到愤怒和悲伤,但由于他的地位和身份,无法直接表达出来。
- 词语结构
- 悲愤填膺是一个四个汉字的成语,其中“悲”、“愤”、“填”、“膺”分别表示悲伤、愤怒、填满、胸膛。
- 例句
- 1. 面对社会不公,他悲愤填膺,决心为正义而战。2. 经历了那场悲剧,她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填膺的情绪。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自己的内心像一个膨胀的气球,被悲伤和愤怒填满,无法自制。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悲愤填膺的理解,例如“怒发冲冠”、“愤世嫉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小动物被欺负,我悲愤填膺,决定保护它们。2. 初中生:听到老师说的不公平的规定,我悲愤填膺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3. 高中生:看到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我悲愤填膺,决心将来要做出改变。4. 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时,我悲愤填膺,决心为正义而奋斗。5. 成年人:看到孩子受到欺负,我悲愤填膺,决定采取行动保护他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