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介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端正,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 例句
- 1. 他一直是我们班的榜样,真是一个介丘的人。2. 这位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心目中的介丘。
- 基本含义
- 指人物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品德高尚。
- 基本解释
亦作“ 介邱 ”。1.大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歌之以禎瑞,讚之以介邱。”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唐 张九龄 《东封赦书》:“皆用事於介邱,作中於上帝。”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可纪 岱岳 ,宜登介丘。”
(2).微小的土山。介,通“ 芥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宋咸 注:“介,小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研究其他与品德、道德相关的成语,例如“德高望重”、“仁义道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老师是一个介丘的人,他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一个介丘的人,她总是为别人着想,从不做坏事。3. 高中生:我觉得这位政治家是一个介丘的人,他一直以来都坚持正义,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4. 大学生:我认为这位教授是一个介丘的人,他在学术上非常严谨,为人处世也非常正直。
- 故事起源
- 介丘的故事起源于《礼记·曲礼》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介之推的人,他在山上看到一只鹿,想要射杀它。但是他想到山是高尚的地方,不应该有杀戮之事,于是放弃了射击。这个故事表达了人应当以高尚的品德为准则,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小山丘上,远远地看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品行非常高尚,为人正直,就像站在小山丘上的人一样高高在上。
- 词语结构
- 介丘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介”是动词,表示介绍;“丘”是名词,表示小山丘。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介绍小山丘,引申为指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人。
- 详细解释
- 介丘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字面意思是“介绍小山丘”。在古代,山丘被视为高尚、不可侵犯的地方,因此“介丘”也被引申为指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