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
- 基本含义
- 律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按照法律规定以讽刺的方式说话或写文章,以批评或揭露不合法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律讽由“律”和“讽”两个字组成。其中,“律”指法律,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讽”指讽刺,是以巧妙的方式表达批评或揭露的意思。律讽通过运用法律规定和讽刺手法,既表达了对违法行为的不满,又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 使用场景
- 律讽通常用于评论社会现象、揭露社会问题以及批评不合法的行为。在公开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律讽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批评和警示意味。
- 故事起源
- 律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管子·牧民》一篇文章中。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法官在审判时,用律法讽刺和批评犯罪行为。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使用讽刺的手法,以达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
- 词语结构
- 律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律”和“讽”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篇文章律讽尖锐,揭露了社会上的许多问题。2. 他的演讲律讽而不失风趣,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律讽”分解为“律”和“讽”来记忆。其中,“律”可以联想到法律,而“讽”可以联想到讽刺。通过联想法律和讽刺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律讽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及古代文人使用讽刺手法的方式。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切磋琢磨”、“嘲讽”等,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律讽的方式批评了我们的不良行为。2. 初中生:这篇文章律讽尖锐,揭露了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3. 高中生:他在演讲中运用律讽的手法,让观众深思社会问题。4. 大学生:政治讽刺是一种律讽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