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不屑一顾,看不起的情感或态度。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蔑蔑的,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2. 她用蔑蔑的眼神看着那个自以为是的人。
- 基本含义
- 形容轻视或蔑视的样子。
- 基本解释
犹默默。无声息。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 陆相 之考文章,甚详也,待 梁 与 王 如此,不疑也……至今以为美谈。自后主司不能信人,人亦无足信者,故蔑蔑无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蔑视相关的成语,如“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我说的话一直是蔑蔑的,让我感到很伤心。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对其他同学总是蔑蔑一笑。3. 高中生: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非常蔑蔑,完全不愿意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位官员,他一直以来都对百姓十分蔑视,视之如无物。有一天,他乘坐马车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一位老人吃着简单的饭菜,他不屑地说:“这种东西也值得你吃吗?”老人淡然一笑,回答道:“蔑蔑尔心,逝者不来。”意为看不起我的心态,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蔑蔑”来形容轻视和蔑视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傲的鹤站在九皋山上,发出轻蔑的声音,形容轻视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蔑蔑一词源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蔑蔑尔心,逝者不来。”意指鹤鸣的声音在九皋山上回荡,听到的人都能感受到鹤的高傲与轻蔑。因此,蔑蔑形容轻视、蔑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