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tuī lí ràng zǎo ㄊㄨㄟ ㄌㄧˊ ㄖㄤˋ ㄗㄠˇ
推梨让枣(推梨讓棗)
汉 末 孔融 兄弟七人, 融 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 融 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 李贤 注。又 南朝 梁 王泰 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 泰 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推梨让枣”谓兄弟友爱。《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
- 基本含义
- 让利于人,退让对方,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 使用场景
- 推梨让枣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冲突或争议时,用来表达一方愿意主动让步,以求和解、和谐。也可以用于商务场合,表示愿意退让,以达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战国时期,当时有两位商人争夺果园的权益。一位商人手里有梨,另一位商人手里有枣。他们为了争夺果园,争执不下。最终,一位聪明的人提议,让一方推梨给对方,对方则让出手里的枣。这样,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水果,争端也得以解决。从此以后,人们用“推梨让枣”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谐关系。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推梨 + 让 + 宾语 + 枣
- 例句
- 1. 为了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夫妻之间需要懂得推梨让枣。2. 在合作中,双方应该互相推梨让枣,共同实现互利互惠。3. 在解决纠纷时,双方应该学会推梨让枣,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 记忆技巧
- 可以把推梨让枣的故事形象化,想象自己手里拿着梨,对方手里拿着枣,而你们通过推梨让枣来解决争端,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以德服人”、“和而不同”等,来拓展对于和谐共处、互助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操场上,小明和小红争玩具,小明主动推梨让枣,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了小红,他们和好如初。2. 初中生:在班级合作项目中,同学们互相推梨让枣,合作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需要相互推梨让枣,共同分担家务,维持家庭和谐。4. 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成员之间要学会推梨让枣,互相尊重,共同实现团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