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激讦的词语解释
激讦的意思
拼音:jī jié    注音:ㄐㄧ ㄐㄧㄝ ˊ
使用场景
激讦通常用于形容争论激烈、争辩激烈的场合。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人或两个团体在辩论、讨论或争吵时的情景,表达争论双方激烈辩论、争执不下的状态。
例句
1. 他们两个在会议上激讦了半个小时,争论得面红耳赤。2. 这两个政治家经常在电视辩论节目中激讦,争吵不休。
基本含义
激励争辩,争吵
基本解释

(1).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 汉 崔瑗 《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
(2).激烈昂扬。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延伸学习
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激讦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激辩”、“激战”等,来扩展对激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个同学在课堂上激讦起来,老师只好出面调解。2. 初中生:班里的两个学生经常为了球队的事情激讦,争论不休。3. 高中生:辩论社的成员们在辩论赛上激讦得非常激烈,场面火爆。
故事起源
激讦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激讦而争”,形容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激讦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讨论、争论中激烈辩论的情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激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激烈争论时,争辩声音激烈而有力,互相厮杀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激讦的含义。
词语结构
激讦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详细解释
激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激”表示激励、激发,第二个字“讦”表示争辩、争吵。激讦的基本含义是指激励他人争辩或争吵,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讨论或争论中激烈辩论的情景。
(0)
诗文中出现“激讦”的诗词

吴歌

吴儿鸣橹吴波里,作劳耳热歌声起。

初犹哇咬杂吁嚱,后方激讦如怨詈。

芳洲日夕西风来,含情宛转声更哀。

君不见杜老行吟曲江曲,楚臣羁思蘼芜绿。

世知忠义铸伟辞,不知正是阮籍唐衢哭。

吴时明月梧宫秋,月光曾照吴王愁。

国人悲怜子胥死,写出高台草荒麋鹿游。

词亡千古留遗调,南楫北帆昏复晓。

尽知往事祇苍烟,渺渺漫漫飞白鸟。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