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干城 gānchéng
[soldiers defending country] 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 详细解释
比喻捍卫或捍卫者。《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衝,不若堙穴伏櫜。” 唐 独孤及 《为独孤中丞天长节进镜表》:“位至剖竹,任兼干城。” 明 陈廷曾 《挽前指挥卓焕妻殉节钱宜人》诗:“男儿有志死干城,妇人守节投江滸。” 章炳麟 《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凡所以取其长技,以为我爪牙干城之用者,将以卫吾一统之教也。” 孙中山 《大亚细亚主义》:“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
- 基本含义
- 指坚固的城墙或堡垒,也用来比喻坚强的意志和才干。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挑战和压力时,能够坚守阵地,不屈不挠,不被打败。
- 故事起源
- 干城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非子列传》中,记载了韩非子在战国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利用坚固的城墙,成功地抵御了敌军的进攻。后来,干城就成为形容坚固防御和坚强意志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干城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干”表示坚固、坚强,第二个字“城”表示城墙或堡垒。
-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他展现出了一副干城不倒的精神。2. 这位领导在经济危机中保持了坚定的信心,展现出了一座干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干城”。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站在坚固的城墙上的守卫,坚守阵地,不屈不挠,抵御外界的困难和压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坚固、坚强相关的成语,如“铁壁铜墙”、“坚如磐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干城一样,坚持每天读书。2. 初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展现出干城不倒的勇气。3. 高中生:即使遇到挫折,我也要坚守干城,不轻易放弃。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要建立起一座属于自己的干城。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保持干城不倒的精神,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