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招降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境,特别是在战争或冲突解决的背景下。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强大的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敌人并使其投降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某个团体或个人采取积极行动,争取合作或和解。
- 例句
- 1. 历史上有许多英雄将领通过招降敌人,使得战争得以迅速结束。2. 在谈判中,双方应该采取招降的态度,争取和平解决问题。
- 基本含义
- 招降是指用各种手段吸引、劝降敌人,使其投降。
- 基本解释
◎ 招降 zhāoxiáng
[summon sb.to surrender] 招使敌人来投降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战争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招降策略,以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招降故事。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和和平相关的成语,进一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用友好的方式招降欺负我们的同学,让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将领通过招降敌人,使得战争迅速结束。3. 高中生:在国际关系中,招降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可以促进和平与合作。
- 故事起源
- 招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霍光传》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2年,当时霍光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大将军,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吸引了一些敌对势力的首领,使他们主动投降。这个故事成为了招降这个成语的起源。
- 英文翻译
1.summon sb. to surrender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招降与各种战争片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强大的军队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敌人并使其投降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招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招是动词,降是宾语。
- 详细解释
号召、劝谕敌人投降。《史记·李将军列传》:“ 陵 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 陵 。”《后汉书·南匈奴传》:“大将军 梁商 以 羌胡 新反,党众初合,难以兵服,宜用招降。”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福建贼廖恩》:“既乃招降予官,朝廷以其悍勇,颇任使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崇德 八年,遣 阿尔津 等征 虎尔哈 于 黑龙江 ,凡克三屯,招降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