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同“ 不遑 ”。来不及;没有时间。《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恩君德?” 杜预 注:“皇,暇也。”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寧处。”
- 基本含义
- 不敬畏、不敬重
- 详细解释
- 不皇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不敬畏、不敬重的态度。这种态度通常是出于轻视、傲慢或不尊重的情感。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长辈、上级、权威或重要人物缺乏尊重和敬畏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传统、规矩或礼仪等价值观念的不尊重。
- 故事起源
- 不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季札的大臣,他对国君的命令不屑一顾,表现出对国君的不敬畏和不敬重的态度。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引用并形成了成语“不皇”。
- 词语结构
- 不皇的结构是“不+动词”,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不敬畏、不敬重。
- 例句
- 1. 他对长辈的态度总是不皇,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礼貌。2. 这个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皇,完全不重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不皇”联想为“不尊重皇权”,以此来记忆其含义。另外,可以联想到“不恭”、“不敬”等词语,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尊重、礼貌、传统价值观念相关的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皇”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皇我的老师,经常迟到。2. 初中生:他对长辈说话总是不皇,不懂得尊重。3. 高中生:他对国家领导人不皇,批评得很激烈。4. 大学生: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不皇,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不皇”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