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槀项”。羸瘦貌。 明 高启 《<娄江吟稿>序》:“有肯槁项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之四:“入国下车三叹息,有人槁项在菰芦。” 章炳麟 《訄书·学隐》:“ 东原 方承流奔命不给,何至槀项自縶,缚 汉 学之拙哉。”参见“ 槁项黄馘 ”。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脖子因年老而皱纹纵横,像枯木一样。
- 详细解释
- 成语“槁项”形容人年老后脖子上皮肤松弛、出现皱纹的状态,好像枯木一样。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脖子因年老而出现的皱纹,也可引申用来形容人的形象或精神状态的衰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年长者的脖子上的皱纹,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形象或精神状态的衰老。例如,在描述一个年迈的人时,可以说他的脖子上布满了槁项,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年老衰弱。
- 故事起源
- 槁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梁师匠的老人,他年老体衰,脖子上的皮肤松弛下垂,出现了许多皱纹。人们看到他的脖子后,就形容他的脖子像枯木一样,于是就有了成语“槁项”。
- 词语结构
- 槁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槁”是形容词,表示干枯、衰老的意思;“项”是名词,表示脖子。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脖子因年老而出现皱纹的状态。
- 例句
- 1. 她年过七旬,脖子上已经布满了槁项。2. 这位老者的槁项显示出他的年纪已经不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槁项”。可以想象一个年老的人,他的脖子上长满了许多皱纹,形成了一个槁木一样的形状。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槁项”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年老有关的成语,如“鹤发童颜”、“鹤立鸡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的脖子上有很多槁项,她的皮肤真的很松弛。2. 初中生:这位老师年纪大了,脖子上布满了槁项,但他的精神状态仍然很好。3. 高中生:当我看到他脖子上的槁项时,我意识到他已经经历了很多岁月的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