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挽词的词语解释
挽词的意思
拼音:wǎn cí    注音:ㄨㄢˇ ㄘㄧˊ
使用场景
挽词主要在葬礼、祭祀仪式以及悼念活动中使用。它可以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之情,也可以用来慰问逝者的家属和亲友。此外,挽词也可以用于文学创作和表演艺术中,如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例句
1. 他用挽词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哀思。2. 在葬礼上,亲友们纷纷上前挽词。
基本含义
挽词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悼词或挽联。
基本解释

◎ 挽词,挽辞 wǎncí,wǎncí
[elegiac words] 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挽词的相关知识。你可以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的挽词,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作家对逝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葬礼上,家人们发表了挽词来纪念他的祖父。2. 初中生:在文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代诗人使用的挽词。3. 高中生:在历史研究中,我们研究了不同时期挽词的演变和变化。4. 大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我们用挽词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故事起源
挽词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葬礼礼仪。在古代,人们相信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死者的灵魂会继续存在,因此需要通过挽词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祝福。随着时间的推移,挽词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形式,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记忆技巧
要记住挽词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悼词”进行对比记忆。挽词和悼词都是用来表达哀思和悼念的词语,它们的发音和字形都有些相似,可以通过对比记忆来帮助记住。
词语结构
挽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挽”是动词,意为“拉住、挽留”,“词”是名词,意为“言辞、语言”。
详细解释

亦作“ 挽辞 ”。哀悼死者的词章。《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泌 为挽词二解,追述 倓 志,命挽士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帝崩, 李南阳 《永熙挽词》曰:‘朝凭玉几言犹在,夜啟金縢事已非。’时称佳作。”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 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
见“ 輓辞 ”。

(0)
诗文中出现“挽词”的诗词

到马塍哭尧章·其一

初闻讣告一场悲,写尽心肝在挽词

今日亲来见灵柩,对君妻子但如痴。

(0)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其一

跳梁小丑竟何为,志士仓皇殉节奇。

此日花溪陈俎豆,他年麟阁看须眉。

曾随父老迎褒诏,又殿枌榆赋挽词

自古英雄酬一剑,承先况复有佳儿。

(0)

郑香谷主政挽词八首·其一

考终富寿复何悲,枨触生平有挽词

今世酬恩偏觉负,来生识面莫教迟!

五千道德仙心古,八百孤寒客泪垂。

老我底须愁永诀,九京聚首不多时!

(0)

挽临川陈封君荷溪居士

忆我少游泉郡时,每喜寿公寿考诗。

今我宦游京国里,岂忍翻作哀挽词

将作复止不能止,公之逸行谁与此。

彦方义重动顽愚,阳子德声薰晋鄙。

昭昭德义天所临,食报岂不在厥身。

九天紫诏绚云彩,千里朱幡送马轮。

圣世推恩有如此,嗟嗟陈翁真有子。

况复贤孙次第兴,眼见门庭半朱紫。

一朝骑鹤逐飞仙,回视尘间九十年。

高风何处寻踪迹,惟有荷溪浸碧天。

(0)

挽张之洞联

忆孺子被知之始,荏苒卌年,释褐践清华,正值富韩勋望,震耀寰区,相见怃然,谓昔严畔探书,流光幻梦;

适小人有母之丧,悽怆百日,题缣牢慰问,方挈欧范高踪,殷勤期许,更堪恸者,是公病中扶枕,绝笔挽词

(0)

到马塍哭尧章

初闻讣告一场悲,写尽心肝在挽词
今日亲来见灵柩,对君妻子但如痴。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