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猜疑防范。《晋书·王濬传》:“ 王浑 诣 濬 , 璿 严设备卫,然后见之,其相猜防如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严东楼》:“初, 徐华亭 为 分宜 所猜防,乃以长君太常 璠 次女,字 世蕃 所爱幼子, 分宜 大喜,坦然不復疑。”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五章:“方当与海内志士,提携共进;何独於乡党僚友,自设猜防?”
- 基本含义
- 猜测对方的意图并采取防备措施。
- 详细解释
- 猜防是指在对方的行为或言语中猜测到对方的意图,并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威胁,需要警惕和保护自己。
- 使用场景
- 猜防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通过猜测对方的意图来保护自己。可以用于描述对待陌生人、应对风险、面对威胁等情境。
- 故事起源
- 猜防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当时,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一次战争,赵国的军队被秦国包围,面临被灭亡的危机。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派出一位大臣去秦国求援。然而,这位大臣在秦国被秦王接见时,发现秦王的态度十分冷淡,似乎并没有打算帮助赵国。大臣心生疑虑,觉得秦王可能有所防备,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谨慎举动,最终成功地获得了秦国的援助。从此,人们用“猜防”来形容在不明情况下猜测对方的意图并采取防备措施。
- 词语结构
- 猜防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猜”和动宾短语“防”组成。
- 例句
- 1. 他对陌生人总是保持警惕,时刻猜防着可能发生的危险。2. 在面对新的商业合作伙伴时,我们要猜防对方的意图,以免受到损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城墙上,面对着不明来路的敌人,你需要不断猜测他们的意图,并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来保护自己。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警惕、防备相关的成语,如“戒备森严”、“提心吊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总是猜防着老师可能会出哪些题目,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准备。2. 初中生:在网络上,我们要猜防着可能存在的网络诈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3. 高中生: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猜防着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