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修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也可以用来劝人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水平。
- 例句
- 1. 他一直以行修为人,深受同事的尊敬。2. 她的行修高尚,做事兢兢业业。
- 基本含义
- 指行为修养或品德修养。
- 基本解释
亦作“ 行脩 ”。品行端正。《荀子·致士》:“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汉书·王吉传》:“左曹 陈咸 荐 骏 ( 王骏 )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使一人之行脩,移之於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於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清 戴震 《原善》:“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行修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等。这些成语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行修,做一个有礼貌的人。2. 初中生:行修是我们成长的必备品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3. 高中生:在社会中,行修是我们立足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才能取得成功。
- 故事起源
- 关于行修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紧密关系。行修成语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 记忆技巧
- 可以把“行修”拆分为“行”和“修”,并与行为和修养的意义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与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如“修身养性”,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行修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行修是由“行”和“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行”指行为或品行,“修”指修养或修炼。行修表示一个人通过修养自己的行为和品德,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