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形而上常用于描述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的概念和思想。也可以用来形容超脱现实、超越尘世的境界或境地。
- 例句
- 1. 他对形而上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2. 这幅画的意境很高雅,给人一种形而上的美感。
- 基本含义
- 指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存在或事物,即超出现实世界的范畴。
- 基本解释
亦省作“ 形上 ”。1.无形;抽象。《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朱熹 《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成人成物,生天生地,岂后天形器之学所可等量而观,然《易》独以形上、形下发明之者,非举小不足以见大,非践跡不足以穷神。”
(2).指精神方面,心理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倘其不安物质之生活,则必有形上之需求。” 张天翼 《皮带》一:“总而言之想争气,想对他们来一种形而上的报复,他非爬上去做个‘高’点的人不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的概念和思想,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形而上的含义和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想象形而上的世界,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发生。2. 初中生:形而上的存在超出了我们的感知范围,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形而上的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4. 大学生:我对形而上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想探索人类存在的更深层次。
- 故事起源
- 形而上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其中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哲学著作,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形而上被用来描述蝴蝶的存在状态,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形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形而上”与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概念联系起来,理解其含义。也可以将其与庄子的《逍遥游》故事联系起来,记住其起源。
- 词语结构
- 形而上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形而上是由“形”和“而上”两个词组成的词语,其中,“形”指事物的外在形状或表象,“而上”表示超越、高于。形而上即指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存在或事物,是指那些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察或感知的抽象概念、思想、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