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织机。 晋 郭泰机 《答傅咸》诗:“寒女虽巧妙,不得秉杼机。” 唐 孟郊 《赠韩郎中愈》诗:“朝吟枯桑柘,暮泣穿杼机。” 明 魏禧 《秋虫五章》诗之四:“曰谋诸妇,维此杼机。”
(2).比喻思考的契机。犹胸臆。 明 宋濂 《跋黄鲁直书》:“昔人称公以草木文章,发我杼机;花竹和气,验人安乐。”
- 基本含义
- 比喻言行严密,谋略高超。
- 详细解释
- 杼,古代织布机上的零件,用来卷绕纱线。机,指织布机。杼机比喻人的智谋和计策高超,行动严密,能够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谋略过人,尤其指在困难情况下能够灵活应对,取得胜利。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与杼机相关的故事。公元前206年,项羽围困秦军于垓下,秦将王离想要突围,但被项羽设下的埋伏诱杀。项羽为了表彰杀敌有功的将士,赏赐给他们一匹锦织物,上面织有“杀王离”四个字。一位将士将锦织物展开后,发现其中有一段是空白的,于是他用自己的衣袖补上了这一段。项羽得知后笑称:“你真像杼机,能够补全缺失。”从此,杼机成为形容智谋高超、行动严密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体为“杼机”。
- 例句
- 1.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杼机的智慧,最终获得了冠军。2. 这位将军运用杼机之计,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杼机”与智慧、谋略等词语联想,形成图像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智者坐在织布机前,灵活地运用杼机织出一幅精美的图案,代表着他的智慧和谋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智慧和谋略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解的时候,总是用很多杼机来解释问题,让我们更容易理解。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运用杼机,答对了所有的难题。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和谋略让他成为了团队的杼机。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像杼机一样谋划和执行计划,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