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个问题上思考不清楚,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不能明辨是非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冥迷不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冥迷于自己的情绪中,要理智地处理问题。
- 基本含义
- 形容心神迷惘,不能明辨是非。
- 基本解释
◎ 冥迷 míngmí
[daze;be vast and hazy] 迷蒙,迷茫
高低冥迷。——唐· 杜牧《阿房宫赋》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冥迷”相关的成语,如“迷途知返”、“迷失方向”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冥迷了,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2. 初中生:他迷迷糊糊地走在街上,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上,他陷入了冥迷的状态,无法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会冥迷,但只要坚持追寻真理,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 故事起源
- 《淮南子·劝学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夜晚迷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他看到一群人在烧火,便走过去问路,但是那些人都在打太极拳,无人理会他。最后,他终于明白了,那些人都是在做太极拳,而不是为他指路。这个故事寓意着当一个人心智迷糊,无法辨别是非时,就像在黑暗中迷路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冥迷”联想为迷路在黑暗中。想象自己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无法找到出口,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冥迷”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1).阴暗迷茫。 宋 史达祖 《绮罗香·春雨》词:“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明 徐渭 《雨》诗:“一雨连秋夏,无朝不冥迷。”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雪》词:“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迭者难分,似五里濛濛雾。”
(2).迷糊。形容因过度悲伤而神智恍惚。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臣昨承君命而趋走,遽罹家祸之悲伤。当其冥迷,仍復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