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以木为底,上加杂嵌以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谓之“木画”。《西京杂记》卷一:“﹝ 昭阳殿 ﹞中设木画屏风,文如蜘蛛丝缕。”
- 基本含义
- 指以木材为画材的绘画作品,也比喻表面华丽而内在空洞的事物。
- 详细解释
- 成语“木画”最初是指使用木材作为画材的绘画作品。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表面华丽而内在空洞的事物。它强调了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缺乏内涵和实质性内容的现象。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些外表看起来很漂亮、华丽,但实际上没有真正价值或内涵的事物。可以用来评论某些艺术品、装饰品、言论或行为等。
- 故事起源
- 成语“木画”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在故事中,有一个富商购买了一幅以木材作为画材的画,画面非常华丽,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绘画技巧和内涵。故事通过这个画来批评那些外表虚饰、内在空洞的事物。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 1. 这幅画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是一幅木画。2. 他的演讲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只是一堆空洞的木画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木画”这个成语与绘画有关,同时想象一幅华丽的画作,但画作实际上只是用木材制成的,没有真正的绘画技巧和内涵。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知识,包括绘画材料、绘画技巧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这幅画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绘画技巧,就像一幅木画。2. 小学生:她的表演很华丽,但是没有真正的才华,就像一幅木画。3. 中学生:这篇文章虽然用词华丽,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深度,就像一篇木画文章。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外表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商业价值,就像一个木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