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十方的词语解释
十方的意思
拼音:shí fāng    注音:ㄕㄧˊ ㄈㄤ
基本解释

◎ 十方 shífāng
[ten directions]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英文翻译

1.{宗} the ten directions (north, south, east, west, northeast, southeast, southwest, northwest, above and below)

详细解释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霑於万国。” 唐 韩偓 《僧影》诗:“智灯已灭餘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基本含义
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普遍性、广泛性,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影响力或知名度广泛传播。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人都是兄弟。后来,人们就常用“十方”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泛。
词语结构
十方是一个名词,没有特殊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他的声名已经传遍了十方。2. 这个品牌的产品销售到了十方八面。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十方”与方位词,如东、南、西、北,以及上、下等,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中心点,向各个方向延伸,遍布十方。
延伸学习
1. 了解更多与方位相关的成语,如四面八方、东南西北等。2. 学习更多与广泛性、普遍性相关的成语,如遍地开花、无处不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十方的小鸟在天空中飞翔。2. 初中生:他的音乐才华已经传遍了十方。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十方八面。4. 大学生: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十方,共同合作完成了这个项目。
(0)
诗文中出现“十方”的诗词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證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0)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观音大士赞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證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0)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落落高照明气四骞,梵行诸天周回十方

无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万遍成仙。

仙道贵度鬼道相连,天地眇莽秽气氛氛。

三界乐兮过之常存,身入我界体入自然。

此时乐兮薄由我恩,龙汉荡荡何能别真。

我界难度故作洞文,变化飞空以试尔身。

成败懈退度者几人,笑而不度故为歌音。

(0)

八识诗

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跷蹊。

五个向外能经纪,止留一个看家计。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景为风。

爱□特种根身立,去后先来作主翁。

不动地边方舍藏,金刚道后毕然空。

大圆镜智成无漏,普照十方尘刹中。

(0)

佛寺门联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祗园精舍;

度世有缘皆可度,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