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仪貌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外貌的评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
- 例句
- 1. 他的仪貌庄重,给人一种很有修养的感觉。2. 她的仪貌大方得体,深受同事们的喜爱。
- 基本含义
- 指外貌、容貌。
- 基本解释
形容;外貌。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仪貌壮丽,不可不自脩整,衣锦絅裳,饰在舆马,是不贵德也。”《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之问 伟仪貌,雄於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任子为郎署》:“ 瞿 与先人厚善,予亦识其仪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仪貌相关的成语,如“仪表堂堂”、“貌似强大”等,以丰富对于仪貌和外貌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仪貌很好,每次上台表演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2. 初中生:在面试时,一个人的仪貌很重要,它能给面试官留下好的第一印象。3. 高中生:仪貌只是一个人的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养和素质。4. 大学生:虽然仪貌重要,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通过深入了解一个人来评价他的品德和能力。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第三》中有一段话:“子曰:‘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以仪貌论人。”这句话是孔子对于评价一个人的标准的表述,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根据外貌来评判一个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整齐干净的仪式服装,并且面容端庄美丽,展示出高尚的气质和仪态。
- 词语结构
- 仪貌是一个名词,由“仪”和“貌”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仪貌是指一个人的外表形象。它强调一个人的仪态、容貌和举止。一个人的仪貌能够反映出他的品德、修养和教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