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容易被人发现缺点或者抓住把柄的人。它可以用来警示别人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别人留下可以利用的机会。
- 例句
- 1. 他一落索,立刻被同事揭发了他的不端行为。2. 这个学生一落索,老师马上找出了他的不认真学习的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一旦有所失误或者有所疏忽,就会立即被人抓住把柄或者发现缺点。
- 基本解释
亦作“ 一络索 ”。1.一连串。《朱子语类》卷二三:“无道理底,也见他是那里背驰,那里欠闕,那一边道理是如何,一见便一落索都见了。”《续景德传灯录·宗杲禅师》:“师曰:‘请和尚举。’ 勤 ( 克勤 )遂连举前辈一络索淆讹语话徵詰之,师随声酬对,了无滞疑。”
(2).词牌名。又名《洛阳春》、《玉连环》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一丝一毫”、“一丝不挂”等,来拓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一落索,妈妈就知道我没按时完成作业了。2. 初中生:他一落索,同学们都知道他对比赛不够认真。3. 高中生:老师一落索,立刻发现了我的考试作弊行为。4. 大学生:兼职工作时,我一落索,被老板批评了一顿。
- 故事起源
- 关于一落索的故事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古代官场中的一种惯用手法。当时,官员们经常会利用别人的一点小疏忽或失误来打击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一落索”与“一丝不苟”相对比来记忆。一丝不苟表示做事非常细致认真,而一落索则表示稍有疏忽就会被人发现。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成语“一落索”的结构是由“一”、“落”和“索”三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一落索的意思是一旦有一点疏忽或失误,就会被人立即抓住把柄或者发现缺点。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对他人的一丝疏忽或者失误都能敏锐地发现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