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纳锡通常用于形容接受他人的好意、恩惠或礼物,并表示感激之情。可以用于形容接受他人的帮助、支持或关心,也可以用于形容接受他人的教诲、指导或建议。
- 例句
- 1. 他纳锡了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聚会。2. 我们应该纳锡老师的教诲,虚心学习。3. 她纳锡了父母的期望,努力学习。
- 基本含义
- 接受,接纳
- 基本解释
入贡。《书·禹贡》:“九江纳锡大龟。” 孔 传:“龟不常用,锡命而纳之。”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四》:“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宋 王安石 《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纳锡相关的成语,如纳贤、纳妾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纳锡了同学的礼物,很高兴。2. 初中生:老师纳锡了我们的建议,对我们的提议表示赞赏。3. 高中生:我纳锡了父母的期望,努力学习,争取上好大学。
- 故事起源
- 纳锡这个成语最初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接纳和感激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收到了他人的礼物,他非常感激并接受了这份礼物,表示自己纳锡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纳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接受他人赠予的礼物或好意,并表达感激之情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纳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纳锡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纳”和“锡”两个字组成。纳,意为接受、收纳;锡,意为赐予、给予。纳锡表示接受他人的赐予或给予,表示对他人的善意表示感激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