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心胸狭窄、不容忍不同意见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观念的人。
- 例句
- 1. 他的思想真是髹筒,一点容忍和宽容的心都没有。2. 这个人真是个髹筒,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的感受。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心地狭窄,看问题片面,缺乏宽容和包容。
- 基本解释
涂上漆的竹筒。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髹筒浄无染,箬笼匀且复。” 清 朱彝尊 《题王给事又旦<过岭诗集>》诗:“ 王郎 归装乏长物,仅束诗卷藏髹筒。”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宽容、包容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心胸开阔”等,可以帮助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髹筒,总是不愿意和别人玩。2. 初中生:她的思想太髹筒了,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3. 高中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宽容和包容,不要成为一个髹筒。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拓宽自己的思维,不要做一个髹筒。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包容,不要成为一个髹筒。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鄂齐的人,他非常自负,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聪明的人。一天,鄂齐在路上遇到一个人,那人问他:“你知道髹筒是什么吗?”鄂齐答道:“当然知道,髹筒是一种漆器。”那人继续问:“你知道髹筒只能从一个方向看到里面的东西吗?”鄂齐回答:“当然知道。”那人笑着说:“你就像一个髹筒,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不容忍别人的观点。”从此以后,人们用“髹筒”来形容心胸狭窄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髹筒”想象成一个狭长的容器,只能从一个方向看到里面的东西,用来形容心胸狭窄的人。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髹筒是古代制作漆器的一种工具,由于其形状狭长,只能从一个方向看到里面的东西,因此成为了表示心胸狭窄的象征。用来形容一个人思想狭隘,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不能容忍别人的观点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