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归附仁德仁政。《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壙也。” 汉 杨兴 《说史高》:“将军诚召置莫府,学士歙然归仁。” 晋 张华 《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归仁与能,是为君长。”《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元年》:“ 古公 、 西伯 天下归仁,岂復舆金輦寳,以为民惠乎!”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回到本心,回归仁德之道。
- 详细解释
- 归仁是由《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归而尽其性,能脍自守,尊其义而道其行,归而不殆,则可获保矣。”演变而来。归仁表示一个人回到本心,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追求仁德之道。
- 使用场景
- 归仁常用于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的讨论中,强调人们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品质,恪守道德准则,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 故事起源
- 归仁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才能获得保佑,孔子回答说:“归而尽其性,能脍自守,尊其义而道其行,归而不殆,则可获保矣。”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一个人要保持本性,坚守个人的道义,追求道德行为的观点。
- 词语结构
- 归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归”表示回归,回到原本的状态,“仁”表示仁德,道德的高尚品质。
- 例句
- 1. 他一直坚持归仁的原则,从不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2. 在困难的时候,只有归仁才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道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归仁”与回归道德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将“归仁”拆分为“归”和“仁”,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再组合在一起理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道德哲学,深入了解仁德的概念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归仁,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孩子。2. 初中生:只有归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原则。3. 高中生:归仁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道德目标,它能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4.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要坚守归仁的原则,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