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菌阁一词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形容官员们利用职权相互勾结,形成利益集团。可以在政治、社会等领域中使用。
- 例句
- 1. 这个部门的领导都是一个菌阁,互相包庇,无法有效工作。2. 官场上的菌阁现象严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整治。
- 基本含义
- 指官僚集团,也可指官员聚集的地方。
- 基本解释
形如菌状之阁。 汉 王褒 《九怀·匡机》:“菌阁兮蕙楼,观道兮从横。”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田》诗:“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菌阁迎寒葺,茅亭带雨苫。”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场的特点和官僚主义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官官相护”、“官官相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菌阁里的官员们都很坏,他们不公平对待人民。2. 初中生:官场上的菌阁现象严重,需要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3. 高中生:菌阁的存在导致了官僚主义的问题,需要改革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4. 大学生:菌阁的形成与官员的职权滥用和利益关系有关,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和公正的政治体制。
- 故事起源
- 菌阁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场中的故事,描述了官员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勾结,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情景。这个故事使得菌阁一词成为了形容官僚主义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菌阁的发音“jūn gé”与“均鸽”进行联想,想象一群官员聚集在一起,像一群均匀的鸽子一样。这个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菌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详细解释
- 菌阁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官场。菌阁原指官员们聚集的地方,后来泛指官僚集团。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僚体制中官员们相互勾结、相互保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