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公恕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宽容、仁爱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大度和宽容,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要待人公正宽容、仁爱。
- 例句
- 1. 他对待每个人都非常公恕,从不计较小事。2. 领导的公恕心态使得团队的氛围非常和谐。
- 基本含义
- 公平宽厚,待人宽容仁爱。
- 基本解释
公正宽厚。《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传》:“天子蚤夜忧勤於其上,以义理廉耻婴士大夫之心,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準绳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从此而立。” 清 陈确 《大学辨一》:“存心公恕,夫后能知己之过,知物之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恕”相关的成语,如“公正廉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导我们要互相公恕,不要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以公恕的态度对待每个同学。3. 高中生: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用公恕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他人。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公恕的品质,尊重他人的权益。5. 成年人:在社会中,我们应该以公恕的态度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故事起源
- 公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孙丑上》。故事讲述了公孙丑在孟子面前自比为公孙龙,以彰显自己的宽厚和仁爱的品德。孟子对公孙丑的言行非常赞赏,称赞他“公恕宽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公恕记忆为“公正宽容、仁爱待人”,并与相关的例句一起记忆,以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公恕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独的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公恕是由“公”和“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公指公正、公平,恕指宽容、仁爱。公恕表示对待他人公正宽容、仁爱待人的品德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