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整顿队伍,使行列整齐。《书·牧誓》:“今予 发 ,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郑玄 注:“始前,既敌,六步、七步当止齐,正行列;及兵相接,少者四伐,多者五伐,又当止齐,正行列也。”
- 基本含义
- 止:停止;齐:平等。指停止争斗,和睦相处。
- 详细解释
- 止齐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停止争斗,和睦相处,达到平等的状态。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倡导人们放下争斗,共同追求和平与进步。
- 使用场景
- 止齐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它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在争议和冲突中停止争斗,寻求共同利益的愿望。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 故事起源
-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关系。管仲为了国家的发展,放弃了个人的争斗,与齐桓公一起合作,使齐国得到了繁荣和安定。后来,人们用“止齐”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共同奋斗。
- 词语结构
- 止齐的结构是“动词 + 形容词”,其中“止”是动词,表示停止;“齐”是形容词,表示平等。
- 例句
- 1. 他们之间不再争吵,而是选择了止齐相处。2. 在团队中,我们要学会止齐合作,共同追求目标。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止齐”中的“止”字,想象两个人的冲突停止,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可以通过与具体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和衷共济”、“同舟共济”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要和平相处,止齐友好。中学生:班级要形成和谐的氛围,大家要止齐争吵。大学生:社团活动中,我们要学会止齐合作,共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