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社会风气或个人心态不稳定、急躁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指代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轻浮、缺乏耐心。
- 例句
- 1. 他的性格非常浮躁,做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 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们追求的是短暂的快乐,缺乏长远的规划。
- 反义词
踏实、塌实、沉着、温和、稳重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心思不定,行为不稳定,缺乏定力和沉稳。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轻浮急躁。
[构成]
并列式:浮+躁
[例句]
工作不要浮躁。(作谓语)
[反义]
稳重、温和、踏实、持重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浮躁”相关的成语,如“浮光掠影”、“浮想联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学们很浮躁,上课时总是坐不住。2. 初中生:青春期的我感到很浮躁,经常情绪起伏不定。3. 高中生:考试前的紧张让我变得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4. 大学生:社会的竞争让很多人变得浮躁,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
- 故事起源
- 《庄子·盗跖》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盗跖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奇特的毛病,每次他的心情发生变化时,他的脸上就会冒出一根毛发。因此,他的脸上总是长满了毛发,看起来非常浮躁不安。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定、行为不稳定。
- 英文翻译
1.flippancy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浮”和“躁”两个字分开记忆,浮指浮动、不稳定,躁指心情不安、急躁。同时可以联想到故事起源中盗跖的形象,他的脸上长满了毛发,看起来非常浮躁不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浮躁 fúzào
[volatile;impetuous] 急躁;不沉稳
性情浮躁
轻浮急躁。《晋书·应詹传》:“ 玫 浮躁有才辩, 临漳 人士无不诣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李文靖公 沆 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明史·李腾芳传》:“三十九年京察,復以浮躁謫 江西 都司理问。”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 矢拉 那家伙浮躁得很。”
- 近义词
急躁、暴躁、烦躁、焦躁、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