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毛贼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不讲道德、不守规矩、做出卑鄙行径的人。例如,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那些偷窃、欺骗、背信弃义的人。
- 例句
- 1. 他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真是个毛贼。2. 这个人不仅偷窃别人的财物,还诈骗他人的感情,真是个毛贼。
- 基本含义
- 指行为恶劣、卑鄙无耻的人。
- 基本解释
(1).对盗贼的蔑称。 元 施惠 《幽闺记·绿林寄迹》:“你这伙元来是剪径的毛贼。”《西游记》第十四回:“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 茅盾 《委屈》:“ 张太太 又开始咒骂,但口气已不是恨不得一口吞下那毛贼似的威武了。”
(2).旧时封建统治者亦用以称呼农民起义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那 李自成 、 张献忠 几箇毛贼,何难剿灭?”
- 延伸学习
- 除了“毛贼”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类似的成语,如“卑鄙无耻”、“恶劣行径”等,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这些成语相关的故事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偷了我的铅笔盒,真是个毛贼!2. 初中生:他撒谎骗了我一百块钱,真是个毛贼!3. 高中生: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真是个毛贼!4. 大学生: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公款,真是个毛贼!
- 故事起源
- 毛贼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因为功高盖主,被刘邦视为威胁,于是派人暗杀他。但是,项羽的忠臣范增事先得知了这个阴谋,于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项羽。项羽听到后,非常感激,说:“范增,你真是我项羽的左膀右臂啊!”这个故事中的“左膀右臂”一词后来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毛贼”。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毛贼”这个成语与“偷窃”、“欺骗”等类似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毛贼一词中的“毛”指的是细小的东西,而“贼”则是指盗贼。结合在一起,毛贼形容的是那些行为恶劣、卑鄙无耻的人。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不顾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