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踌躇满志的神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
- 基本含义
- 指表情、神态、言辞等方面的变化和变化的程度。
- 详细解释
- 态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的表情、神态、言辞等方面的变化和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情绪、态度和意思的变化,通常用于贬义。
- 使用场景
- 态色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表情或态度的变化,尤其是那些虚伪、善变或不可信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或变化的程度,例如在面对不同人或不同情况时的态度、表情和言辞的变化。
- 故事起源
- 态色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一篇中。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齐宣王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对庄子说:“我每次见到你,你的态度和样子都不一样,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庄子回答说:“人的态度和样子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正常的。”从此以后,“态色”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
- 词语结构
- 态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态色变化莫测,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什么意思。2. 她的态色让人难以捉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态色”拆分成“态”和“色”来记忆。态可以联想到人的态度和表情的变化,色可以联想到颜色的变化。联想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变态”、“色彩斑斓”等,来扩展对于态色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态色变化得很快,有时候开心,有时候生气。2. 初中生:她的态色让人感到很奇怪,有时候友善,有时候冷漠。3. 高中生:他的态色变化太大了,有时候热情友好,有时候冷酷无情。4. 大学生:她的态色变化让人难以捉摸,有时候善良温柔,有时候狡猾阴险。